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今日关注

棠枝并蒂绘新卷——若羌县党建领航村企共建机制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7-11 20:26
访问量: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打印 ]
【字体:
分享:

7月9日,在若羌县愿臻黑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的铁干里克镇村民将刚刚生产的黑枸杞原浆码齐放入包装盒中。郭城摄

7月1日,正值党的生日这一特殊时刻,若羌县各乡镇与14家企业郑重签订“五年之约”。此次合作涵盖党建共建联建、带动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包联帮扶、基础设施联建、应急救护联动等六个方面。

签约企业将以资本、技术、市场为笔,精心勾勒“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蓝图。此举不仅能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推动企业成长,实现多方共赢,更是县域经济突围的创新实践,奏响了新时代工农互促、城乡融合的和谐乐章,让若羌县的振兴答卷既有产业跃升的“发展厚度”,又有民生改善的“幸福温度”。

资源耦合

激活发展“强引擎”

瓦石峡镇,坐落于“丝绸之路”南道的关键节点,西和高速、315国道穿境而过,赋予了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红枣、棉花等农特产品效益显著,农业产业根基深厚;镇域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成为新材料产业原料的重要供应基地,全面融入并服务于“若羌新城”的建设。

在此背景下,若羌羌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羌河公司)与瓦石峡镇的资源联动,精准激活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7月8日,瓦石峡镇相关负责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的合作旨在实现优势互补,让辖区矿业企业成为带动群众融入产业链的强力磁石,促进镇域内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增长与群众增收的同频共振,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这份信心源自共建协议中的双链融合设计。企业与村集体如同紧密相连的齿轮,企业优先采购村办合作社的燃油建材,村集体依法依规协助企业办理矿区建设用地,用于永久性基础服务(商超、餐饮、住宿、汽修等)设施建设并承接设备租赁服务;企业每季度定向释放技术岗位,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和农牧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搭建便捷的桥梁。

羌河公司总经理沈灯亮表示:“我们所需的临时劳务、机械租赁优先委托镇上所辖村办企业协调保障,激发辖区农牧民群众的增收活力。”这种资源的深度耦合,让企业与乡镇紧密相依,构建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目前,瓦石峡镇已有29名本地劳动力成为羌河公司的正式员工;2家汽车修理铺、1家超市已在既定区域开业;5间临时建筑房屋也已就位,即将为过往矿运车队和企业员工提供餐饮、加水等服务保障,成为产业发展的贴心后勤。

基建赋能

铺就振兴“康庄道”

新华若羌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若羌抽蓄),作为央企,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

2024年8月29日,新华若羌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开展捐赠助学圆梦行动,捐赠1.6万元物资为136名小学生实现“微心愿”。何娅娅摄

自2023年9月起,公司已为若羌县14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15.14万元,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开展捐赠助学圆梦行动,捐赠1.6万元物资为若羌县136名小学生实现“微心愿”;为若羌县中学高中部捐赠价值25万元的文体设施,为莘莘学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5年内,该公司还将持续开展“金秋助学”行动,计划投入29万元,助力更多学子实现求学梦想,为若羌县的人才培养播撒希望的种子。

按照共建协议,新华若羌抽蓄将与吾塔木乡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帮扶领域,创新帮扶模式,在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同时开展各类党建联建活动,丰富党组织生活,凝聚乡村治理的向心力,激发村企联建的新活力。

在助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华若羌抽蓄更是不遗余力,为铁干里克村捐赠20万元用于道路修建与照明设施安装;结合地方道路规划投入0.86亿元修建36公里进场道路,极大地改善了若羌县当地的交通条件,铺就出一条物畅其流、民心相通的康庄道。此外,公司还组织开展消费帮扶,采购6万元滞销农产品,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让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这种基建助力的举措,不仅改善了乡村的软硬件条件,更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新华若羌抽蓄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斌表示:“在项目的中期施工、后期运营维护以及工程建设衍生的餐饮、住宿、物流等服务业中,公司将优先使用当地建材,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居民增收。同时依托配套新能源建设带动若羌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发展,打造工程建设与地区民生共促典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蝶变

打造共富“新样板”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

走进铁干里克镇努尔巴格村的盛世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设施农业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6月26日,在盛世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设施农业基地,技术人员正在给务工人员讲解夏季辣椒移苗技术要点。郭城摄

7月3日,公司技术员宋思美正在耐心地向务工村民讲解辣椒苗移栽的要点:“埋得太深,幼苗的根容易缺氧,影响呼吸;埋得太浅,幼苗则难以站稳,容易倒伏。”技术员一边示范,一边详细讲解,让村民们如同获取了移栽的“秘籍”,掌握了科学种植的方法。

铁干里克镇作为“若羌新城”建设、“6+N”产业体系发展的主战场,将“乡村供给工业、工业反哺农业、高效服务企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在“五大保障”上精准发力。

盛世羌农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分四期工程,计划总计建设1000座智能水肥一体化日光温室,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目前,已建成132座大棚,平均亩产果蔬8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作为铁干里克镇的结对共建单位,盛世羌农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镇上的大学毕业生、技术工人和农村劳动力,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就业的大门。

公司总经理侯自涛表示:“我们实行‘两步走’的促农增收计划。第一步,让农户在基地打工的同时学习种植技术;第二步,待农户掌握技术后,鼓励他们自发承包大棚,增加收入。”目前,基地已为周边乡镇稳定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用工160余人。

村民库尔班尼沙·买买提说:“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每月收入也能达到3000元以上,我非常满意。后期我和丈夫打算承包5个大棚,靠技术多挣些钱。”这种产业带动的“两步走”计划,让村民从打工学技到自主创业,真正开启了增收致富新征程。

5月20日,若羌天山水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郑杰(左)在铁干里克镇英苏牧业村给村民们讲授蔬菜大棚管理技术。林高军摄

在若羌,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血脉,把温暖与力量注入村社基层的生动实践俯拾即是

若羌天山水泥公司通过购买铁干里克镇英苏牧业村庭院蔬菜等10余次进行消费帮扶,线下帮助销售鸡、羊等家禽(畜)和红枣5万余元;捐赠体育器材、投入2000余元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定期上门探访进行助学和生活帮扶,传递着企业的爱心与关怀。

新疆七星羌都集团农牧有限公司为了让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村民有稳定收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技术,将公司的优势与当地资源充分结合。跟着公司一起从事羊产业的农牧民,年收入达到6万至10万元。

……

当企业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当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场以企业为舟、乡村作桨的共富航程,正书写着“集体强、百姓富、企业兴”的共赢新篇章,擦亮若羌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相关附件:

  • 4.1.jpg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