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聚焦若羌

【巴州融媒体中心】治沙养沙再造新绿洲——若羌“三线”交互出击阻沙构建绿色长廊

发布时间:2025-04-13 22:39
来源:巴州融媒体中心
[ 打印 ]
【字体:
分享:

这是若羌县治沙,阻击沙侵的信念和行动。这是该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及九条措施的生动实践。

清明节刚过,若羌就发布了2025年5月1日至7日,塔克拉玛干N40&N39越野挑战赛预告,其中一段赛道就是该县治沙留下的施工道。

该县的治沙工程也在开足马力冲刺。

三条防线交互阻击沙漠

任重、道远、担当。

南锁、北征、西护、东扩、中阻。这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中下达的任务。

4月7日,若羌县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林草局)党组成员、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杰,指着办公室墙上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以下简称环塔阻击战)挂图说,该县在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沙漠边缘阻战线上,承担着环塔17.45%、巴州50%的任务,独担东扩重任,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合拢……

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任重而道远。若羌知重负重,负重前行,编制了《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年(2024年—2026年)行动方案》,绘制出了阻击战蓝图,挂图作战。

三条防线交互阻击沙侵、沙害,成为管用且亮眼的行动。

4月7日,又一车芦苇运到了高立沙障、草方格的施工现场。记者邹焰忠摄

在7.8万亩的工程治沙区域内植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完成第一阶段的阻击任务后;沙棘、梭梭等沙地植物利用这段阻击的时间,在3至5年内扎根固本,完成了扎根扶壮,接过高立式沙障和草方格使命,携绿出击,长久治沙、固沙。

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行动正在加速推进。

迎着朝霞,起伏连绵的沙丘被高立式沙障、草方格编织的纵横数十公里的“巨网”牢牢锁住。

4月7日下午,刘知林(左一)、宋杰(中)、陈顺正在查看梭梭苗的发芽情况。记者邹焰忠摄

4月7日下午,中铁二十一局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国道218线(一期)项目负责人陈顺来到作业区,查看高立式沙障和草方格的种植质量和进度。他说,若羌县的工程治沙区分了9个标段,他们中了1个标段,所编织的“巨网”正撒向沙漠深处。

从随处可见的草方格,到远眺壮观的光伏长城,若羌在阻击与东扩的冲锋中,一波比一波猛。

有限水资源巧用最大化

开源、节水、“造水”。

水是治沙、锁住黄龙的关键资源。

现实并不容乐观。若羌不仅风大,而且地处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尾闾,车尔臣河下游。风头水尾之地,两个字:缺水。

没有水,治沙,特别是生物治沙难以维系。恰恰生物治沙又是效果最好,最有效之举。

怎么办?若羌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结合实际,借科技赋能,从与沙打交道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个开源、节水和“造水”相结合的“蓄水之法”,也是四力聚合的“造水”法。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引洪灌溉之处,已长出了草与胡杨幼苗,通讯员苏波摄

若羌抓住车尔臣河纳入塔河水系管理的机遇,充分用好生态输水,按比例配入采集的苦咸水,浇灌沙地耐盐碱植物;引洪灌溉时,同步借洪水广播草种、树种;扶育胡杨幼林、扶壮退化胡杨林,全县12个胡杨林管护站每年种植50亩胡杨林。

特别是当胡杨林、人工林、扶幼和扶壮的胡杨林连片时,纵横数百公里的胡杨林会形成区域小气候,聚合成林上“空中水库”。

现实比蓝图更加生动。

“看,这行梭梭苗返青了……”

4月8日下午,巴州贸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贸隆)董事长刘知林查看草方格里的梭梭、黑枸杞幼苗时,兴奋地与宋杰、陈顺分享难以抑制的喜悦,草方格里种沙地植物成活了。

起伏连绵的沙丘被高立式沙障、草方格编织的纵横数十公里的“巨网”牢牢锁住。通讯员苏波摄

草方格种到哪里,刘知林就带着员工将滴灌带铺到那里。靠着用生态输水和苦咸水配成的滴灌用水,浇活了5200多亩的梭梭、红柳、黑枸杞等固沙植物。

行走在若羌工程治沙区里,可见可感、所听所议的,是“造水”与治沙齐头并进的奇迹。

光伏长城已在若羌的沙漠锁边中“横空出世”。通讯员苏波摄

一座座横空出世的光伏城;一片片向沙漠深处延伸的草方格;一条条跟进的滴灌带;还有一簇簇在引洪区中冒出的草芽、树苗,正成为若羌的新景观。

产业“造血”实现长久治沙

产业、聚链、“造血”。

治沙成果能否巩固,能否在逐步扩大治沙成果的基础上,造出一方新绿洲,拓宽阻沙的绿色长廊?这些,都要看能否获得源源不断地资金支持。

向“造血”要资金。

发展沙地产业,以沙招商、以商招商、共赢招商……形成沙地产业链,催生并完善“造血”机制,这已在若羌推进的治沙行动中初现端倪。

洞察商机,多谋而善为。

沙地产业、文旅产业,谋链而为,几乎与治沙同步展开。

“愿臻黑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3000多万元……”

4月7日,若羌县愿臻黑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想向参观者介绍该公司生产的黑枸杞系列产品。记者邹焰忠摄

近日,若羌县愿臻黑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愿臻)总经理李想向参观者介绍该公司生产的黑枸杞系列产品时,一脸的自豪。

愿臻年产能黑枸杞原浆8000吨、干果2000吨,需要3万亩黑枸杞种植基地的支撑,若羌县黑枸杞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80%……

市场和对黑枸杞原果的供求,让愿臻与贸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沙地上下游产业链,在若羌完美的将黑枸杞生态价值、民生价值、经济价值“链成”了产业大循环。现在,愿臻正在借高科技开发黑枸杞花青素系列化产品;贸隆也在考虑在沙棘、梭梭根部接种大芸,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

还有一条与治沙有关的产业也在悄然兴起,更富有激情。

县文旅局局长李义宏介绍,5月1日至7日,即将开赛的塔克拉玛干巅峰赛N40&N39沙漠越野耐力赛,若羌县的治沙施工道将成为其中一段赛道。

该县也将借此机遇,将特种旅游与治沙成果展示、胡杨林观光、小河墓地揭秘、米兰古城文化探源,以及研学等结合起来,形成治沙产业+文旅产业,反哺治沙成果。

县林草局党组书记李宾表示,他们正在总结和设计深度融合沙地产业+文旅产业+林下产业+文化产业+……的机制和模式,让治沙工程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富民工程、巩固治沙成果的“造血”工程。

沙中萌发碱中生,细叶似针风里铿。

遍地萧条无绿色,孤身寂历待春明。

琼花绽放引蜂至,浆果含香炼玉晶。

萃取日光天宝赐,月华滋养更多情。

黑枸杞富含生命力,是滋生健体的果中珍品,更是治沙成果的代言植物。赋首《七律?黑枸杞赞》,制成一首若羌治沙行动的文化名片,凡是有黑枸杞代言的地方,便是沙退绿进之地。

短评:借孪生技术优化最佳方案

巴音郭楞融媒体中心记者邹焰忠

数字孪生技术能让虚实共生的愿景变为现实,可视的是正在干的,思路也可借虚拟技术快速转化为付诸实施的行动。

这项技术不仅加快了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大型工程、工业母机的建造速度,更实现了质量的可视可控可实时优化。

沙漠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要利用高科技甚至黑科技,弥补、修复相处与治理的空白和不足,实现治理效果优化、持久化。

思路决定出路。可是,思路是否正确如何鉴定,数字孪生技术能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虚实共生,可以及时修正偏差。

不仅治沙如此,干好其他系统性的工作,也可以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让使思路、布局、规划在虚实两个界面同时展开,镜像的现实,能让我们及时优化实施方案,而现实中碰到的难题,也能在模拟推演中,优化出最佳解决方案。

挂在墙上的蓝图,再有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优化了治与处的最佳方案和实施措施,相信结果也不会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