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若羌县若羌镇胜利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点滴间推动辖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各族群众向心力,全面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邻里生活,打造“交融圈”
近年来,胜利社区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增强功能,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动式居住环境的认同感。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邻居李艳英主动接送其孩子上下学,并为其准备爱心餐,多年来风雨无阻。每当有人问起李艳英时,她总是说:“都是邻里乡亲的,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像这样的好邻居、好伙伴还有一对“姐妹花”——吐拉罕·斯玛依、阿达莱提·依明。
作为小区的联户长,每日行走在小区里,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一天,在主动走访楼栋时,得知一位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姐妹花”当即拨打120电话将其送进医院,并联系社区和其家人,让老人在“黄金时间”得到救助。
尽管这对“姐妹花”的年纪较大,本应该是被照顾的对象,但她们却成了助老服务活动的忠实“粉丝”。
“我的身体好着呢,能够为小区居民和邻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开心。”阿达莱提·依明说道。
这些社区的好邻居、好伙伴用真心交换着彼此的真情,用自己的行动形成了“邻里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暖心服务,精细“生活圈”
胜利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六小”群众工作法(即突出开展小活动延伸“大课堂”、突出讲清小道理彰显“大智慧”、突出宣传小人物积攒“大能量”、突出解决小问题减少“大考验”、突出做好小实事体现“大作风”、突出用活小激励发挥“大作用”),从破解治理难题着手,将社区治理与居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把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充分发挥“耀”青春志愿服务队特色品牌力量,聚焦群众所需所求,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为帮助辖区家庭解决每日放学后孩子无人接送、无处所去的后顾之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动员“耀”青春志愿服务队力量,以青年之家为主阵地,开设“六点半小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可以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为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社区主动发力,充分发挥后盾单位若羌县人社局的职能优势,采取“统一收集、分别发布”的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现场统计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用工信息,以多渠道促就业、保民生。
胜利社区以开展“趣味游园庆元旦银发童心乐悠悠”活动为契机,带领辖区居民群众游览若羌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项目基地。每到一处,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园区建设、未来发展规划,通过视觉与听觉让大家感受若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变化。
传承文化,涵养“铸魂圈”
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文化自信底气,胜利社区依托辖区文化长廊、民族团结活动室等群众性活动场所,以群众性“村”晚、“红领巾小课堂”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文娱活动,在辖区各族群众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海霞妹子,下午有时间吗?家里做馓子,过来吃!正好我再跟你学学包饺子”“库尔班大哥,晚上来家里吃饺子,咱们一起看春晚过大年!”冬至、春节、元宵佳节、端午节……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让胜利社区的居民过出了新花样,一次次的节日联动,无不讲述着各族群众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和深厚情谊。
胜利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已经成为了辖区孩子们寒暑假的“聚集地”。
“老师,捺要怎么写呢?”“写得真好,我也想写出这么好看的字。”在胜利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书法培训课上,孩子们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坐姿要领,临摹字帖,各个临摹的有模有样,一笔一划之间表达着对书法的热爱。
“希望通过书法课堂带领孩子们走进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让文化自信深植于他们心中。”书法爱好者李杰说道。
日常交流交往、居民稳定就业、基层共治共享......这些方方面面既与各族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若羌镇胜利社区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长期以来,若羌县若羌镇胜利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点滴间推动辖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各族群众向心力,全面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邻里生活,打造“交融圈”
近年来,胜利社区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增强功能,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动式居住环境的认同感。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邻居李艳英主动接送其孩子上下学,并为其准备爱心餐,多年来风雨无阻。每当有人问起李艳英时,她总是说:“都是邻里乡亲的,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像这样的好邻居、好伙伴还有一对“姐妹花”——吐拉罕·斯玛依、阿达莱提·依明。
作为小区的联户长,每日行走在小区里,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一天,在主动走访楼栋时,得知一位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姐妹花”当即拨打120电话将其送进医院,并联系社区和其家人,让老人在“黄金时间”得到救助。
尽管这对“姐妹花”的年纪较大,本应该是被照顾的对象,但她们却成了助老服务活动的忠实“粉丝”。
“我的身体好着呢,能够为小区居民和邻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开心。”阿达莱提·依明说道。
这些社区的好邻居、好伙伴用真心交换着彼此的真情,用自己的行动形成了“邻里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暖心服务,精细“生活圈”
胜利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六小”群众工作法(即突出开展小活动延伸“大课堂”、突出讲清小道理彰显“大智慧”、突出宣传小人物积攒“大能量”、突出解决小问题减少“大考验”、突出做好小实事体现“大作风”、突出用活小激励发挥“大作用”),从破解治理难题着手,将社区治理与居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把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充分发挥“耀”青春志愿服务队特色品牌力量,聚焦群众所需所求,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为帮助辖区家庭解决每日放学后孩子无人接送、无处所去的后顾之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动员“耀”青春志愿服务队力量,以青年之家为主阵地,开设“六点半小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可以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为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社区主动发力,充分发挥后盾单位若羌县人社局的职能优势,采取“统一收集、分别发布”的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现场统计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用工信息,以多渠道促就业、保民生。
胜利社区以开展“趣味游园庆元旦银发童心乐悠悠”活动为契机,带领辖区居民群众游览若羌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项目基地。每到一处,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园区建设、未来发展规划,通过视觉与听觉让大家感受若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变化。
传承文化,涵养“铸魂圈”
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文化自信底气,胜利社区依托辖区文化长廊、民族团结活动室等群众性活动场所,以群众性“村”晚、“红领巾小课堂”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文娱活动,在辖区各族群众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海霞妹子,下午有时间吗?家里做馓子,过来吃!正好我再跟你学学包饺子”“库尔班大哥,晚上来家里吃饺子,咱们一起看春晚过大年!”冬至、春节、元宵佳节、端午节……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让胜利社区的居民过出了新花样,一次次的节日联动,无不讲述着各族群众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和深厚情谊。
胜利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已经成为了辖区孩子们寒暑假的“聚集地”。
“老师,捺要怎么写呢?”“写得真好,我也想写出这么好看的字。”在胜利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书法培训课上,孩子们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坐姿要领,临摹字帖,各个临摹的有模有样,一笔一划之间表达着对书法的热爱。
“希望通过书法课堂带领孩子们走进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让文化自信深植于他们心中。”书法爱好者李杰说道。
日常交流交往、居民稳定就业、基层共治共享......这些方方面面既与各族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若羌镇胜利社区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