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秦腔“自乐班”在排练戏曲节目。(通讯员 萨妮耶 摄)
“只要锣鼓声响起来,秦腔吼起来,年味儿马上就有了。”近日,在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指导秦腔爱好者排练节目的该村村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李鹏举说。随着蛇年春节临近,西塔提让村的秦腔“自乐班”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戏曲节目。
“吐字一定要清晰,动作要做到位。你先长吸口气,再唱一下这句!”为了达到最佳演出效果,李鹏举从剧本选择、角色分配到演员的动作、唱腔,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要求演员不断地练习。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眼神,都凝聚着“自乐班”成员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秦腔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能在西塔提让村扎下根来并开花结果,和李鹏举的努力密不可分。20年前,李鹏举从宁夏来到若羌县,凭着对秦腔的喜爱,和村里几名秦腔爱好者组建起“自乐班”。
“20年前,这里会唱秦腔的人只有三四个,现在已有30多人了。“李鹏举说,20年来,他先后带出了16名徒弟,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学习秦腔的队伍中。
2023年,西塔提让村党总支实施了包括秦腔文化馆在内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秦腔文化馆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由戏楼、回廊、影壁组成。仿古建筑和凸显秦腔文化的彩绘,让秦腔文化馆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也为秦腔爱好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村里有了秦腔文化馆,给秦腔爱好者提供了演出的舞台,方便了群众看戏,也会让秦腔在这里传承得越来越好。”李鹏举说,只要能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自乐班”的存在就特别有意义。
近日,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秦腔“自乐班”在排练戏曲节目。(通讯员 萨妮耶 摄)
“只要锣鼓声响起来,秦腔吼起来,年味儿马上就有了。”近日,在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指导秦腔爱好者排练节目的该村村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李鹏举说。随着蛇年春节临近,西塔提让村的秦腔“自乐班”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戏曲节目。
“吐字一定要清晰,动作要做到位。你先长吸口气,再唱一下这句!”为了达到最佳演出效果,李鹏举从剧本选择、角色分配到演员的动作、唱腔,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要求演员不断地练习。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眼神,都凝聚着“自乐班”成员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秦腔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能在西塔提让村扎下根来并开花结果,和李鹏举的努力密不可分。20年前,李鹏举从宁夏来到若羌县,凭着对秦腔的喜爱,和村里几名秦腔爱好者组建起“自乐班”。
“20年前,这里会唱秦腔的人只有三四个,现在已有30多人了。“李鹏举说,20年来,他先后带出了16名徒弟,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学习秦腔的队伍中。
2023年,西塔提让村党总支实施了包括秦腔文化馆在内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秦腔文化馆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由戏楼、回廊、影壁组成。仿古建筑和凸显秦腔文化的彩绘,让秦腔文化馆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也为秦腔爱好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村里有了秦腔文化馆,给秦腔爱好者提供了演出的舞台,方便了群众看戏,也会让秦腔在这里传承得越来越好。”李鹏举说,只要能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自乐班”的存在就特别有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