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紧紧抓住国家对口支援新疆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建设的有利时机,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强与内地省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县域内有实力的企业以品牌、优势资源等与区内外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开展跨区域合作,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第二节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依托工业园区及各大产业基地建设,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实行以商招商,重点区域招商,优势资源招商,重大项目招商和园区功能招商,营造“人人都是招商者,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矿产资源开采、精选、冶炼等重点领域,并逐步扩大到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旅游环保、高新技术等产业。充分利用“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楼兰文化节等活动平台,大力宣传若羌,争取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投入,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十二五”期间,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招商引资金额年均递增20%以上。
第三节 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非禁即入、一视同仁”,不论企业大小一律鼓励进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并鼓励全民创业。按照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法律保障的思路,消除一切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允许民营进入的竞争性行业,降低门槛,扩大准入,国有资本要逐步退出,全面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末,力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0%,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第四节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树立开放意识,发展面向区内外的大流通、大协作、大引进,加快与区内外市场的对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改进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第一节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紧紧抓住国家对口支援新疆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建设的有利时机,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强与内地省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县域内有实力的企业以品牌、优势资源等与区内外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开展跨区域合作,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第二节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依托工业园区及各大产业基地建设,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实行以商招商,重点区域招商,优势资源招商,重大项目招商和园区功能招商,营造“人人都是招商者,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矿产资源开采、精选、冶炼等重点领域,并逐步扩大到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旅游环保、高新技术等产业。充分利用“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楼兰文化节等活动平台,大力宣传若羌,争取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投入,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十二五”期间,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招商引资金额年均递增20%以上。
第三节 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非禁即入、一视同仁”,不论企业大小一律鼓励进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并鼓励全民创业。按照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法律保障的思路,消除一切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允许民营进入的竞争性行业,降低门槛,扩大准入,国有资本要逐步退出,全面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末,力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0%,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第四节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树立开放意识,发展面向区内外的大流通、大协作、大引进,加快与区内外市场的对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改进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