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若羌 / 若羌旅游 / 有关楼兰

楼兰的军事地位和文化延伸

发布时间:2014-12-26 11:41
访问量:
来源:县委宣传部
[ 打印 ]
【字体:
分享:

  匈奴统治下的楼兰
  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tónɡpú)都尉(wèi),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zhān),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在匈奴治下,楼兰及西域其他部族过着悲惨的奴隶社会生活。  
  楼兰归汉
  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biāo)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fúlǔ)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汉匈争夺楼兰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xǐ)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
  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嗣(sì)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和西域诸国使节、截掠(jiéluè)商队,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侵犯了西域诸国的利益。
  楼兰事变对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影响和贡献
  汉元凤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斩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wèitúqí)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觉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lì)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今若羌县城附近)。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乡傅家村傅介子祠

  这是楼兰(今若羌地界上)发生的最大的历史事件,史称楼兰事变。傅介子的英勇报国行为成为历代学子报国的楷模,常见于古代诗词歌赋(fù)中的“破楼兰”、“斩楼兰”,便是历代有志之士渴望建立如同傅介子一样功绩的人生追求和感叹。傅介子因楼兰事变而树立的英雄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最突出的英雄典范,为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他的精神造就了后世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jí)、戚(qī)继光、郑成功……以及近代的抗日英雄,而这些英雄又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楷模。
  楼兰改为鄯善并迁出原址,使楼兰国名从历史记载中消失。这一历史变迁既是楼兰文明发展的镇痛和造化,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镇痛和造化。
  傅介子是楼兰文化和中华文明发展融合的千古风流人物,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楷模和骄傲。

相关附件:

  • 201412261141031947.gif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