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若羌 / 若羌旅游 / 有关楼兰

不能忘却的历史丰碑——塔河输水

发布时间:2014-12-26 10:56
访问量:
来源:县委宣传部
[ 打印 ]
【字体:
分享: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文明之源,可持续发展之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在塔里木河流域,有水就有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塔里木河,以其游荡不定、兴衰枯荣的自然属性演绎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以其稳固边疆、维护稳定的社会属性护卫滋养着这条绿色屏障,又以其特有的人文属性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洲文明,维护着人类的生存家园。它能在被誉为“死亡之海”的苍茫大漠中创造出楼兰文明、古丝绸之路的盛世辉煌,也能残酷地将其建造的绿洲文明葬身沙海。它自古以来就主宰着这里的自然生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当人类违背其自然规律以强劲的势头一味索取的时候,所收获的就只有“沙进人退”的惨痛教训。人类开始追溯西域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被沙漠吞噬的原因,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案和策略,并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人类生存受到危机之时,在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南疆人民要同全国人民同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开始全面实施了史无前例、规模宏大的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

台特马湖充水,对于塔东南地区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重建,防止两大沙漠合拢,保障218国道和315国道畅通,以及今后青新铁路的建设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上塔里木河曾几乎汇集了塔里木盆地周围山地河流的全部水量,最后流入到罗布泊。据史料记载,罗布泊面积最大时曾达2000平方公里,后缩小为5000平方公里,100年前尚有500平方公里,但到1972年,曾经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完全干涸。2000年5月14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水库泄水闸启动了,随着沉重闸门的缓缓提升,从闸下窜出的湍急水流翻腾着放纵的浪花,滚滚塔河水一路裹挟着黄沙,行进五百公里,七百公里……就像鲜红的血液输进一个垂危病人的血脉里,博斯腾湖碧清的水流通过蜿蜒而狭窄的孔雀河流进了塔里木河,又从塔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的泄水闸下流进了下游长达360多公里的断流河道内,塔里木河这条巨龙,那段长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的沉重的身躯似乎蠕动了起来……,7月12日冲进距离终点台特玛湖不到17公里处,这是塔里木河实施第1次历时60天向下游生态输水。截至2013年9月11日,新疆共十四次成功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实施输水,已累计下泄水量近2.5亿立方米。

“塔河输水”,好比是为了抢救一个垂危的病人而对其实施的“应急输血”措施。2012年,在完成第13次生态输水后,塔河综合治理顺利进入收官阶段。据统计,项目已累计完成渠道防渗8160公里、拦河枢纽3座、干流输水堤600公里、生态闸44座,流域实现年节增水量26亿立方米。据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沿下游输水河段设置的7个观测断面、27眼地下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数据表明,在已实施生态输水的河段,河道中心向两岸各500~800米的延伸范围内,输水后地下水位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近河道处一般升幅都在4米以上,远离河道处一般也在1米左右。据林业部门人士介绍,“绿色走廊”胡杨林带主要的区域就在输水效果监测的范围内,地下水位有如此回升的效果,对于胡杨林的生长至少可以管5年。

经过长达13年的努力,这条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的重要河流逐渐被“复活”,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两大沙漠的合拢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18国道经常被沙埋的问题基本解决,其下游两岸一度告危的生态环境也重新恢复了生机,大量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几百平方公里的湖面烟波浩渺,湖边的芦苇迎风摇曳,两岸胡杨嫩绿的枝芽,在阳光下更显生机勃勃,以往寸草不生的河段两岸开始出现成片成片绿油油的芦苇,灰鹤、水鸟不时掠过,湖面立刻泛起层层涟(lián)漪(yī)。这就是“塔河输水”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