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若羌 / 若羌旅游 / 有关楼兰

楼兰之名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4-12-26 13:18
来源:县文物局
[ 打印 ]
【字体:
分享:

  楼兰,是中国史书中最有名的西域国家之一,最初出现在张骞凿空之后归来向汉武帝的报告中。《史记?大宛列传》上根据张骞的所见所闻而记载说: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楼兰一名最早被汉人所知的时代。那么,楼兰之名是由何而来呢。张骞提到的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呢?还是一个绿洲城市呢?《汉书?西域传》载:鄯善,本名楼兰。其地产玉,民逐水草而居,并有楼兰王统治着罗布泊的大片水域。1901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附近找到了仅有10万多平方米的楼兰古城,西方的学者根据在古城内出土的佉卢文将古城称为kroraina"(库罗来纳),认为楼兰是kroraina的译音。该城址内发现有150多件汉文简牍,其上将此城称为楼兰,两相对应,可以认为kroraina即是楼兰,所以该城就是文献上记载的楼兰城。 日本人长泽和俊在他写的《楼兰王国》一书中,认为佉卢文kroraina是迁移到此居住的人们带来的,是表示土地的词,原名产生于遥远的印度。进而推断汉代文献上的楼兰是根据佉卢文转译的,当源于佉卢文kroraina。中国学者孟凡人指出,佉卢文传入新疆的年代约在公元2世纪末,况且记有楼兰一词的简牍只有6件,仅出现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这一时间段里。只能是当地人利用佉卢文记录早已存在的楼兰一称的标音。 由此可见,楼兰一称是当地土著民族起的名称,汉文史籍中的楼兰是这个名称的译音。中国学者冯承钧的《楼兰鄯善问题》的论文中说过:由拉布(Lap)我就联想到罗布(Lop)来了。我想楼兰鄯善与罗布泊的名称很有关系,不是拿国名作湖名,便是湖名作国名。《水经注》卷二引释氏《西域记》名罗布泊为牢兰海,这个牢兰与楼兰,恐怕也是同名异译。吐蕃语、别言之西藏语,名罗布泊为Nob,名大鄯善城为Nob-Chen,名小鄯善城为Nob-Chung(大鄯善城指若羌,小鄯善城指米兰古城),国名与湖名同一称呼。西藏人的译法,向来是谨严的,可见罗布泊原来的发音用N,后来一转而为L。这样看来Lap、Nob诸名,都是指的罗布泊或鄯善国。看来,楼兰既不是楼兰国也不是楼兰城的专用名词,而是早已存在于此地的罗布泊湖的古名。所以不论西汉时期的楼兰国还是后来的楼兰城,都是以这个湖泊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古代文献上所称的牢兰海或许是罗布泊最古老的标音吧。罗布泊在晚更新世以前即已出现,是塔里木盆地的集水中心,楼兰、车师则临其旁,于是这里孕育了罗布泊地区的古代文明。这一地区的古代居民以其名称呼自己的国家、城市,正表明了罗布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

  楼兰文明缘起之谜
  1979年12月,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察队盲目地在罗布泊游荡。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楼兰发现70多年后第一次涉足这里,除了赫定、斯坦因已有的发现,他们不知去哪里,会发现些什么。 按常识,顺着河床找吧!在一片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有一根木棍露出一个小尖,木棍透出点不同,似乎有人工作用痕迹。就是这根小棍泄露了楼兰文明的天机。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用手推车推了整15天的沙子,一座有42座墓组成的墓葬群显示出来。6 座摆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型的墓以其恢宏的气势让在场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墓穴由七圈排列有序的木桩环结,七圈之外是显放射状的列木,每条放射列木有10米之长,每座墓用690 棵树构成。6 座墓,6 个太阳面向蓝天一个连一个,裸呈在干净细软的黄沙之中。6 座墓的主人皆为男性。据碳14测定为距今3800年左右遗存。 这一发现举世皆惊,因为楼兰地区文明将因此推前2000年!在此之前人们知道的最早的楼兰文明是公元前2 世纪。公元前176 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写给汉武帝一封信,信中说:匈奴军队"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西方典籍记载楼兰是在公元2 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志》记载了楼兰这个名称。公元前126 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报告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第一次报出楼兰是个有"城郭"的城帮文明,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信息。1900年,斯文?赫定将这个消失于沙漠1500年的古城唤醒,人们渐渐勾画出楼兰古城的轮廓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东经89°22'22''北纬40°29'55''.城垣为方形,总面积10.824万平方米,一南一北两条河流绕城而过,城东则是碧波万顷的"盐泽"罗布泊。楼兰城四面环水,仿佛置于粼粼波光里,一条宽而深的运河将城分成两部分,城东北是佛塔、寺院,城西南是官署、居民区。考古学家证实:楼兰是一个兼有农、牧、屯田、贸易的城邦。汉王朝经营丝绸之路,控制西域时,楼兰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楼兰人一度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甚至海贝,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在楼兰出现。尽管有关楼兰的主幅画卷已描绘得很详细,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西汉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这繁华的城邦文明是从何而来的。3800年前的古墓沟文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式: 考古学家王炳华说,从这批墓葬可见,当时生活相当原始、贫困,生产力不高。虽然那太阳型墓葬气势不凡,但墓主人随葬品极少。死者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翎羽,随葬品一般是一包麻黄枝和一个草编小篓。“这里没有丝织品,亦不见陶器,人们用来吃饭的用具,恐怕就是那个草编小篓。篓内盛有小麦,但都是十几粒,可见麦子十分珍贵。”王炳华介绍说。 可以肯定,古墓沟文明和其2000后的楼兰文明有着某种联系,但是两个文明之间关键的一环却失落了。草编小篓到了楼兰消失得干干净净,代之的是精美的陶器、漆器、丝绸。 那太阳型的墓葬连同对太阳的崇拜也被佛的光辉代替。迄今为止,楼兰地区所有的考古发现,要么是3000年前,要么是汉晋以后。这是近2000年的文明断带,没有人能把它们连缀起来。或许,那深埋在沙漠之下的秘密我们还没有找到?
楼兰历史
  一、 楼兰在古丝道上的地位 :
  楼兰位于今若羌东北部罗布泊西岸,罗布泊古时又称蒲昌海。远在两千多年前,罗布泊沿岸生长着大片胡杨林,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水乡泽国之景象。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沿塔里木北缘从西向东奔流,经楼兰然后注入罗布泊,沿河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是汉代主要屯田之一。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汉代早期丝绸之路经楼兰,曾经有过两条线路:一条是由阳关西行,过白龙堆沙漠,经罗布泊西北岸至楼兰南下,到达士泥(今若羌县城附近),然后沿丝绸之路西域南道西行;另一条则经楼兰后,西行至焉耆,沿丝绸之路西域北道前行;丝绸之路经楼兰既可走南道,亦可走北道,楼兰扼丝绸之路丝绸两道之咽喉。汉代早期,楼兰在丝绸之路交通线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时期,经过楼兰东去西来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楼兰是西域早期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二、 匈奴统治下的楼兰 :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受月氏王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三、汉、匈争夺楼兰 :
  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使节。汉元帝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以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今若羌县城附近)。
  四、 东汉魏晋时期的楼兰 :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继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